缙哥哥的博客
与你分享我的点点滴滴生活

根据月经周期用药之行经期活血调经,重在祛瘀

280G全国流量的电信星海卡仅需29元/月,长期可续该套餐,随时可注销

经血来潮开始,到整个经期结束,称之为行经期。从临床的诊断角度而言,行经期的到来,必须具备以下一些指标:BBT 高温相下降,其下降达到原有低温相水平;阴道出血,呈规律性周期性,出血时间一般5天,最多7天,少则3天。正由于行经期必须排出经血,所以行经期的治法,就在于活血调经,排除应泄之经血,故前人提出“经期以调经为要”的大法,而且要求“完全干净,彻底全部”,排尽应泄之经血。

调经即是活血化瘀,化瘀才能生新。瘀者,旧也,生新除旧,虽然对立,但又互相统一,所以除旧必须彻底,留得一分瘀,就将影响一分新生。因为行经期是整个月经周期的结束阶段,也是新周期的开始阶段,旧周期的结束,就得排除子宫血海内残剩的一切陈旧性物质,让位于新生,让位于新周期的演变。故排除旧瘀,是行经期的主要任务,其目的实际上还在于保护新生。

行经期从表面上看起来,似乎是气血活动的结果,但实际上是重阳必阴的生物钟运动规律所支配,因为在月经周期中阴阳消长运动达到一定的极限,也即是阴阳各半月的总体性平衡已到极致的程度,必须通过转化来纠正,来完成,而且在阴阳消长已达重者,说明其不平衡状态十分明显,如不通过转化,让血中的重阳下泄,随经血以排泄,则不平衡状态将打破总体性的平衡,导致病变。

因而排泄经血,实际上更为重要的是排泄血中之重阳,重阳下泄,BBT 高温相下降,让位于阴,开始阴长,反过来说,经血下泄,是重阳必阴的必然现象,而重阳必阴的转化,又必得经血排泄才能完成。如经血排泄不顺利,亦将影响重阳必阴的顺利转化,所以加强气血活动,促进排经顺利,这就是行经调经的主要目的所在。当然排除旧瘀,不致残留,免遗后害,也是重要的。调经法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,应该根据病情、病变程度、体质因素等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处理方法,就我们临床上常年观察所及,可以归纳为三种情况,提出一般调经法活血化瘀法逐瘀通经三者。

但是我们在广泛的实践过程中,发现有部分女性因月经过多,或经期延长,或鼻衄吐咯血者,或尿血便血者,或者在服用调经方药后,导致以上出血病证者,显然不适合适用本方法,但经临床细心诊察,却又与经血不畅,或内有瘀滞所致者,不得不使用调经法,为此需与固经止血法相合用。这样,就形成化瘀止血法,把调经化瘀与固经止血合二为一,既达到调经的目的,又防止和控制了出血,是调经法中的一种变法,以下将分别论述之。

一般调经法

或称活血调经法,是行经期的主要治疗方法,前人所谓“经期以调经为要”,即指此法而言。调经者,调理经血也,亦可称之为调畅经血,因为调经的药物实际上是指轻量的活血化瘀性质的,由这类药物组成的方剂,称为调经方。诸凡行经期有所不畅,或因感受寒凉,或因情怀不畅,或因劳累,或因活动过少,或因饮食不当,诸般因素影响月经,均可应用这类调经方药。所以一般调经法和药物,具有广泛的实用性,四物汤是《和剂局方》所引载,实际上是来源于《金匮要略》的胶艾汤,具有养血活血之功,是一般调经方药中最具代表性的方剂,至今有人认为四物汤可以统治妇女一切疾病,虽然言之过偏,但的确也反映了此方调经的重要性。在前人的调经方药中,上自汉代的《金匮要略》的温经汤、胶艾汤,宋代《妇人大全良方》的泽兰叶汤、柏子仁丸,明代《妇人规》所载的调经饮、芎归汤,以及后世各家的各类调经方剂,目的相同,均是通过气血活动,通过月经的顺利排泄,排除子宫冲任的有关部位的陈旧性有害物质,或称之为排瘀。排瘀者,虽以血为主,但包括多种物质在内。排瘀为了生新,生新必须排瘀,瘀去则新自然生,留得一分瘀,就将影响一分新生,子宫内膜的新生与恢复,就有待于清除或剥脱陈旧性的内膜。所以调经祛瘀,就在于新生。为此,我们结合多年来的临床实践体会,制定了一张五味调经汤。药用

当归、赤芍各10g,五灵脂12g,艾叶6~9g,益母草15~30g。

经期服用,经净则停。一般服3~5天,也有的服至7天。由于本方药性平和,使用广泛,但必须注意两种情况,慎用或禁用之。

  • 其一,是血热性月经过多,或经期延长者,虽然本方药物性能平和,但毕竟偏于温热,尤其方中的艾叶、当归,均具辛温之性,有助火之能,服后反而加剧火热,而致出血增多,且血热性出血者,热迫血行,血行加快,亦非调经活血药物之所宜;
  • 其二,是气虚性月经过多,或经期延长者,由于气虚不能摄血、统血,子宫收缩乏力,血液妄行而致出血者,活血调经,推动血行,必然更使气虚不摄不统加剧,且血液更加妄行,出血益发增多,故亦非本方所宜。

本方是我们在临床中极为常用的方药,是临床上摸索出来的验方之一。但是在长期的使用中,我们发现尚存在不足之处:

如城市中的女性,有相当部分患者,脾胃较弱,极易腹胀便溏,或肾阳亏虚,癸水之阳亦有所不足,BBT 高温相偏短偏低,经行大便偏溏,或大便溏泄者,服用本方中的当归,并不合适。考当归辛润,虽有养血调经的作用,但有润肠通便之能,是以增加便溏,影响调经疗效,故我们临床上常用丹参代之。“丹参一味,功同四物”,这是前人之说,且丹参活血调经,胜于当归,且不会引起腹泻,故临床上恒多用此。

又如体现利湿排浊的重要性不够,因为排经的内含物质,除血之外,湿浊占有重要地位。天癸之水,是经血中最为主要的物质,而且经间排卵期重阴转阳后,虽然藉阳长而输化吸收,但残剩者亦当通过月经来潮而排泄之,是以本方药尚欠缺利湿排浊之品,在临床上使用时,尚需加入泽兰叶、茯苓、苡米仁,必要时加入马鞭草、车前子、蚕沙等品,不仅有助于利湿排浊,而且亦有助于活血调经。

再如在调经方药中,不仅要考虑活血调经,子宫行泄的作用,而且还要考虑防止好血下泄,泄中寓藏的意义。经血虽来源于子宫冲任,但与肾有关。所以在调经的方药中,加入川断、杜仲、寄生等补肾之品,既有助于排经,又有助于预防排经过多,好血下泄。因为肾司固藏,有助于子宫之藏,可防止因活血调经带来的经血过多,此乃泄中有藏的意思。

因而我们今天临床上所使用的加减五味调经汤的药物是:

丹参、赤白芍、茯苓、川断、川牛膝各10g,五灵脂、泽兰叶各12g,艾叶6~9g,益母草15g。

经行即服,经净停服。

活血化瘀法

此法较之一般调经法之活血力量更大,通瘀作用亦较强,常用于经行后期,经量少,疼痛不畅等月经病证,其代表方剂有桃红四物汤、血府逐瘀汤、通瘀煎等。临床上多用通瘀煎。考通瘀煎来源于《景岳全书·新方八阵·因阵》,在张景岳的《妇人规》中治疗痛经,指出:“若血瘀不行,全滞无虚者,但破其血,宜通瘀煎主之。”而新方八阵在该方下指出,治妇人气滞血积,经脉不利,痛经拒按,及产后瘀血实痛,并男妇血逆血厥等证,药用:

归尾12g,山楂、香附、红花各9g,乌药6g,青皮5g,木香6g,泽泻9g,水二钟,煎七分,加酒适量,食前服。
  • 兼寒滞者,加肉桂5g(后下),吴萸3g;
  • 火盛内热,血燥不行者,加栀子一二钱(即6g);
  • 微热血虚者,加乌药10g;
  • 血虚涩滞者,加川牛膝10g;
  • 血瘀不行者,加桃仁10g(去皮尖用),苏木9g,延胡12g之类;
  • 瘀极而大便结燥者,加大黄3~5g。

张景岳运用此方,根据不同病证,进行加减,不可不谓周到,的确可适用于妇女血瘀较为明显者,而我们根据临床上的需要,在该方中去青皮、泽泻、乌药,加入赤芍10g,桃仁9g,艾叶6g,茯苓12g,这样,就形成了我们的临床验方加减通瘀煎,药用:

丹参、赤芍、桃仁、红花各10g,制香附、山楂各12g,艾叶6g,茯苓12g,广木香9g,川牛膝10g。

如小腹疼痛剧烈者,加入肉桂3~5g(后下),延胡12g。经行即服,经净即停。务求排尽一切应泄之旧瘀,以利于重阳下泄,由阳转阴,开始阴长的新周期运动,所以加强活血化瘀,并非全是为排除旧瘀而用,而是主要为促进转化,推动阴阳运动的发展,所以促转化,才是活血化瘀调理月经的深层意义

逐瘀通经法

此法是活血调经法中,其活血通瘀力量最大者,不仅有桃红四物活血化瘀的药物,而且还有三棱、莪术等消癥散积之品,所组成的方剂,均是逐瘀通经法中的峻剂,常用于月经过少、闭经,剧烈性痛经、膜样性痛经、子宫内膜异位性痛经等。其代表方剂有促经汤、逐瘀脱膜汤等,而我们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是加减促经汤。促经汤来源于《医统》,其具体方药是:

香附10g,熟地10g,赤芍、莪术各12g,木通5g,苏木9g,当归10g,川芎5g,红花10g,肉桂5g后下,桃仁9g,甘草3g。

原治妇人月事不行,腰腹作痛。我们在临床上根据病情的不同,以及现在的用药情况,在原方中去木通、甘草,加入泽兰叶12g,川牛膝、车前子各10g。之所以去木通者,因木通苦寒,虽能入血分而利湿,但毕竟苦寒不利血行,而且木通品种混杂,关木通有毒,含有马兜铃酸的毒素,损坏肾脏,川木通效果较差,三叶木通才是真正的木通,但常以关木通代用,故去之。泽兰叶、车前子利湿祛浊,并亦有通经利窍的功能,故加入之。

方中之川牛膝、莪术、肉桂三味药,是《妇人大全良方》所引载温经汤中的主药,实际上本方包含了温经汤、血府逐瘀汤、脱花煎三方在内,再经我们临床加减,这就形成了逐瘀通经的代表方剂。凡属瘀结较甚,经行很不畅者,均需应用此方。在膜样性痛经、子宫内膜异位性痛经,我们临床上常喜用逐瘀脱膜汤。逐瘀脱膜汤的组成是:

丹参、赤白芍、五灵脂各12g,肉桂5g(后下),延胡12g,三棱、莪术各10g,益母草15~30g,广木香9g,川断、杜仲各10g,五灵脂12g。

本方与新加促经汤不同之处,在于止痛力强,逐瘀脱膜,而且还有补肾助阳之功,因为本方药是为肾虚瘀结,本虚标实的痛经而用,但急则治标,故本方药以逐瘀脱膜为主,佐以少量的补肾助阳药物,此亦标中顾本之意也。但如其他瘀结明显的月经病证,仍以新加促经汤为佳。

化瘀止血法

此法是组合活血化瘀固经止血两种方法,亦是组合两张方剂,是适应因瘀出血病证的需要。从表面看,月经来潮,经量多或偏多,经期延长,似乎是重阳转阴的转化功能太过、太速所致,即所谓动之太过,应该用固经止血的方药来抑制这种转化功能,即所谓以静制动。固经止血方药属于静的范畴,但是因瘀所致者,或者类瘀所致者,乃假象也,是一种表面现象,实际上还属于转化欠佳,气血活动的强度不够,没有达到真正的转化。因为在重阳转阴的过程中,必须排出应泄之经血及其一切陈旧性物质应有一定的强力度,如强力度不够,次数增加,速度见频,看起来动之有余,实际上不够,反使好血下泄,是一种矛盾病变。

在治疗上既要保证其顺利转化,活血化瘀,增强其动的力度,促进顺利转化,又要控制其出血,固经止血,使其静,防止好血下泄,也就是一种动静相结合,动中寓静,以动为主的治疗方法,是本方法的用意所在,一般的代表方剂有失笑散、逐瘀止血汤等。考失笑散首载于《局方》,《苏沈良方》又名断弓弦散,方用五灵脂(酒研)、炒蒲黄各等份,为细末,每服6g,先用酽醋调敷成膏,再用水煎。食前温服,功能活血化瘀,散结止痛,原治血瘀阻于心包络,神魂失宁,以致嬉笑不休,服此则瘀去笑止,故名之曰失笑,因其服用散剂,是以名其方为失笑散,妇科用来治疗因瘀出血的病证,如月经过多、经期延长、痛经量多等病证。心脏科用此方治疗冠心病、心绞痛等病证。我们根据临床上病证的需要,进行加减,名之曰:加味失笑散,药用

生炒五灵脂各12g,生炒蒲黄各6g,炒当归、赤白芍、炒川断各10g,大小蓟各12g,血余炭9g,荆芥6g,益母草15g。

此方既能化瘀,又可止血,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。活血化瘀者,即动的一方面,有推动气血活动,排除一切陈旧性瘀浊,促进顺利转化;固经止血者,即静的一方面,控制不应该排泄的好血和物质,同时也控制频数的假动,保留力量,增强正常之动,此乃动静间的对立统一也。

若因内膜样血瘀内阻,或者严重的顽固的瘀浊内阻,虽伴有出血量多,BBT高温相下降不显著,或降而又升,显然转化不利,动之无力,则当攻逐瘀结,可用逐瘀脱膜汤,如三棱、莪术、大黄等品,排除瘀结,促进转化,全在活动有力。瘀结排除,才能有效的控制出血,也才能促进阴阳的顺利转化,恢复健康的周期运动,但此不能轻用。

赞(5) 打赏
转载请注明来源及链接:缙哥哥 » 根据月经周期用药之行经期活血调经,重在祛瘀
如需 WordPress 优化加速、二次开发、托管等服务,可联系我购买付费服务:点此联系我 | 近期站内热门福利:

评论 抢沙发

评论前必须登录!

 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非常感谢你的打赏,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,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!

支付宝扫一扫

微信扫一扫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