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遇到两个问题,一是熬药浓度问题,二是工作态度问题。以前有副对联让我印象极深,那就是“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,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。“一般来说,我都会帮患者挑选本地物美价廉的中药房,但是仍旧满足不了需求。标题说”大部分“是因为我没见到过特别好的,所以没有一棒子打死所有。杭州胡庆余堂去过,但是没有熬过,回头可以问问。

熬药浓度问题
最近有个妹子,因为月经不调来调理一下,结果说汤药跟水一样,跟我反馈,下次自己带回去熬药。我心理暗夸态度真不错(能自己熬药的都比较认真对待喝药),同时也叹惜当前中医药的状态。
吃过中药的小伙伴想必有所对比,自己熬的中药远远浓于药房机器熬的,哪怕机器高温高压、二次煎煮、药渣挤压、浓缩封装,也没有自己熬的浓稠。在跟着师父的时候,师父在开药之后都会问一句:”自己回去熬还是在这里熬?“一般都会推荐病人自己熬药,让中药的价值更好的发挥出来。
而现在的药房,全是机器熬药,只要有熬药这个服务,”工作效率“上去了,盈利了就行,哪管好不好?我清楚的记得去参观某家省中医院的药房时,看到工作人员为了节省浓缩的时间,将多余的药业直接倒掉封装。
工作态度问题
秋冬时节是吃膏方的好时节,不同的膏方有不同的制作方式,最近有一家离病人最近的大品牌药房,居然嫌弃处方中药材加工麻烦,而打电话来询问征求修改意见,说:
- 其他人都不用这么麻烦……
- 效果都是一样的……
- 我们很忙,这么多药要加工要弄很久……
真的,也就是这家药房离病人家近,如果是我本地的药房这么跟我说,老子立马转头找它退钱。怪不得听当地的一些医生说这家医馆态度不行之类的话。
萌生自己熬膏的想法
那一刻我萌生了自己熬膏的想法,先不说药房的熬膏费要240-260左右,哪怕再贵,只要东西好我都觉得值。这样一搞,哪怕医生开的方子再好,多好的道地药材,最后熬不出好汤药也是白搭。
这就好比你家接入了千兆带宽,路由千兆了,网线六类以上了,结果最后主机网口是百兆,最后速度还是上不去。
等啥时候家里人需要吃膏方的时候,我就自己买锅灶设备,自己熬膏……
吐糟:大铜锅是真的贵,或者找家药房借用设备自己动手,大不了给个煎煮费,不知道同不同意。
而你,我的朋友,你才是真正的英雄!
中医之所以难推广,正是因为中医讲辩证治疗,很多事不能有统一的计量或程序,只能靠人心,但绝大部分的人心又靠不住,如此恶性循环!中医想要发扬光大,这些环节的法律法规,监管审查必须得跟上(这个不单单是中医),否则纵使医生能力再强,到了患者手上的药跟不上也是枉然!
中医我认为是不需要推广,这个就好比平时所谓的修行,你需要你才会去修行,中医也是。你看看最近几年所谓的推广,那都是迎合大家而做出了类似习医的活动。